為什么水量充足的地方也要發展節水灌溉-微噴灌、滴灌?
發布時間:2017-09-01 08:29:00 點擊:

說起節水灌溉微噴滴灌,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以色列,在沙漠上鑲出片片綠地,創造了舉世公認的高效農業奇跡!人們還想到的是我國北方每年的干旱,然而對在多雨的南方地區發展節水灌溉微噴滴灌不理解,南方每年要抗洪排澇,怎么也要搞節水灌溉微噴滴灌呢?
如果我不搞水利,可能也會這么想。而今我從事了近30年節水灌溉工作,特別近10年對節水灌溉微噴、滴灌的研究和推廣,已有了這樣的認識:
臺灣平均雨量2515毫米,但降水在時間分布上很不均勻,農田都裝上了噴灌。
浙江年均降水量1601毫米。余姚市在1994~2007年的14年中,年均降水1400毫米,但最少的2003年僅921毫米,最多的2002年1736毫米,相差近2倍,這是年際降雨不均。
近14年平均,一年中連續7天不下雨有14次,連續14天、21天不下雨的分別為5.6次和2.5次,年內最長不下雨天數為60天,平均32天。而絕大部分旱地作物最好1~2周下一次雨,如不下雨就得人工灌水,而節水灌溉微噴滴灌正是最先進的灌溉手段。
歐洲降雨量大致在600~1000毫米之間,而且降雨分布比較均勻。幾年前去德國,朋友提醒說“你不能忘記帶雨傘來”,一次去德國南部海德堡大學城,一個下午竟下了5次雨,我感覺老天爺就像一把大水壺,不時灑水。
當然也有10幾天不下雨的,可見“降雨均勻”是相對的,不可能完全滿足農業需要的,所以歐洲主要國家早在20年前就實現了農業噴(滴)灌化。
山區,絕大部分是坡地,無法進行常規灌溉,即使水庫內“水天一色、湖水盈盈”,溪溝內“流水潺潺”,但附近的竹筍、楊梅、紅楓、櫻花依然因缺水而減產,乃至枯萎,所以節水灌溉微噴滴灌上山,真可謂“干渴的禾苗逢甘露”。
平原灌區,遠望一馬平川,近看高低相間,“遠平近不平”,高低相差0.3~0.5米司空見慣。溝灌時低地受淹,高地灌不到,兩者都影響作物生長,而節水灌溉微噴滴灌的優點恰恰是不受地面形高差影響,“一視同仁”,均勻供水。
南方雖然總體上水量較多,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,工業、城鄉生活供水量的增加,水體污染的加劇,缺水矛盾的日益突出成為全社會共同的“瓶頸”。
農業用水量已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80%左右下降到60%上下,經濟發達地區則已下降到40%~50%,然后農業仍是全社會第一用水大戶,且存在很大節水潛力,與工業、城鄉生活節水相比,農業節水技術最成熟,成本最輕,推廣較容易。
(4) 灌水太多,需節水灌溉微噴滴灌“節制灌水”
平原灌區,只要河網有水,農民習慣于地面灌溉,溝灌或者大水漫灌,結果不但浪費水量每畝30m3~60m3,甚至更多,而且由于田間濕度太高,輕則作物疾病暴發,重則爛根致死。
任何作物(包括水稻)都是“既要水又怕水,灌水太多反有害”。
而節水灌溉微噴滴灌可以控制灌水,實現“節制灌水”,根據作物的需要適時、適量供水,協調土壤水、把、氣、熱關系,促進作物優質高產,所以節水灌溉微噴滴灌并不是單純的節水灌溉、為了節水,而是科學的節制灌水、為了增效。
多年前一位鎮長問我,我們地區水這么多,為什么還要節水灌溉?我說現在糧食多了,農產品充裕了,為什么有那么多小姐、先生在“節食”?節食并不是為了節約糧食、食品,而是為了健康長壽。那位鎮長說我明白了,過去人生病大都由“營養不良”引起,現在的“三高”(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)大多由吃得太多,“營養過剩”引起,節制飲食成為健康的關鍵。
(5)勞力成本太高,需要節水灌溉微噴滴灌“節本灌水”
在農業的各項成本中,種籽,肥料,農藥,勞力4項,前3項彈性小,都是“剛性成本”,節約空間有限,唯有節省勞力成本潛力最大,節水灌溉微噴滴灌并結合施肥、施藥,可以節約灌水、施肥、噴藥、土壤破板結(漫灌引起)的勞力成本,每畝200~500元,這是大戶青睞節水灌溉微噴滴灌的最主要原因。
農業大戶對新科技敏感,很容易接受,因為他們經營面積大,如不采用新技術,風險集中,采用了新技術,效益也集中,都是幾萬甚至幾十萬元。
所以我的體會是:大戶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!
(6) 畜禽養殖場,需要微噴灌降溫、防疫
微噴降溫效果好,且設備投資和運行電費僅均為“空調”“濕簾”降溫的1/10~1/20。上海世博會的走廊下都采用“噴霧”降溫,這是最好的佐證!微噴灌用于噴藥,藥液在空中懸浮時間長,使空間內達到立體消毒,殺菌效果好。
微噴灌,這種現代化的灌溉設施,從種植業拓展到養殖業,這是應用上的創新,使噴灌成為完整意義上的“農業現代化的基礎設施”。
上一篇:冬種抗旱灌溉技術 下一篇:節水灌溉廠家提示蔬菜大棚首選產品--旋轉微噴系列